今日(19日)早上7时许,当得知最后一批核酸检测结果已成功上传至系统时,刘华栋脑中那根一直紧绷的弦终于放松了。
刘华栋是艾迪康集团大区总经理,也是浙江援川方舱实验室检测队领队。9月6日,接到艾迪康集团发出的任务后,刘华栋第一时间从浙江飞往成都。与此同时,另外25位队员亦从全国各地奔赴成都,第二天就集结完毕,携手成都战“疫”。
这一次,他们的任务是对口支援崇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检测,也是“离病毒最近的人”。
▲浙江援川小伙伴在战疫一线
12天共检测21万多管核酸标本,合计约210万人次
9月7日下午四点,一切准备就绪,检测队迅速分好任务,进入工作状态。
刘华栋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艾迪康集团在成都也有公司,在支援队到来前,当地公司已选好场地,完成方舱搭建。因此,队员集结完毕后,几乎没花多少时间,就投入了战斗。
▲艾迪康方舱实验室
刘华栋介绍,前来支援的26人里,除了方舱PCR实验组外,还有外围辅助人员,包含信息录入员、转运组、IT保障、后勤保障等等。队伍分成2班,每天早上11点进舱工作,一直到第二天早上7点,每个班需连续工作10个小时,对人的体力耐力都是极大的挑战。
每天的工作更是繁琐辛苦——
一线采集的标本汇至崇州市人民医院后,检测队首先需将核酸检测标本转运至方舱。标本送来后,工作人员将对其进行拆袋、扫描录入等前处理。之后,工作人员会通过一条专门通道,把它们送到标本制备区,在这里,工作人员会把样本中的核酸提取出来,再把提取好的核酸转移到扩增试剂中混合形成扩增反应体系。在扩增分析区,工作人员会将扩增反应体系放进扩增仪进行基因扩增,再通过专业技术分析判断标本扩增结果是阴性还是阳性。然后,工作人员会对结果进行审核,通过系统进行上传,不久后,市民就能在四川天府健康通上查看结果了。
有时候标本量大,工作节奏更加紧凑。最多的一次,一天标本超过了3万管,舱内工作的人员只有17个,意味着每个人一天要检测近2000管标本。而不管当天标本有多少,所有送来的标本都必须在第二天早上7点前出结果。
方舱环境有限,晚上在等标本送来前的空档,大家都尽量挨着墙小憩一下,调整好状态,随时投入紧张的工作。长时间工作后,脱下防护服,工作人员脸上、手上往往都被压出了深深的压痕。
在蓉支援的12天里,浙江援川方舱实验室检测队一共检测了21万多管核酸标本,合计约210万人次。
“下次将以游客的身份来成都,感受这座充满烟火气息的城市”
事实上,这不是检测队第一次外出支援。刘华栋说,武汉、北京、新疆、大连,青岛、郑州、南京、广州、厦门、上海、西安等地,都曾留下过他们的脚印,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
▲浙江援川小伙伴在战疫一线
“尽管每天都很辛苦,但在成都支援,有满满的安全感。”他所说的安全感,源于大后方保障。
刘华栋告诉记者,为了保障检测队人员的日常起居和身体健康,崇州专门为检测队安排了定点酒店,一人一个房间,每一个房间都配备了生活用品和消毒品。同时,人员每日出行均由专车接送。
“伙食也不愁。”他提及,每天,都有专人准时配发一日三餐,荤素搭配均衡、菜品新鲜、种类丰富,房间每天也有人送水果、牛奶、小面包、零食等作为补给。
“能感受到成都人民的热情、细心,所有人都在尽全力帮助我们,这份热情让人感动。”他提到,每天都有人主动前来交流沟通,收集其工作和生活需求,工作配合起来也非常顺畅。中秋节时,政府还送来了月饼,还有一枚崇州的特色竹编平安扣。
事实上,这不是刘华栋第一次来成都,但之前的每一次,都因工作而来,“没机会好好体验一下这座城市”。
19日早上7点,他们上完了“最后一班”,所有队员也将陆续回家。“大家都很遗憾,都想好好体验一下这座城市。但美好的东西可以留到以后。”他说,等疫情告一段落,工作结束,下次他会以游客的身份来成都,好好感受这座充满烟火气息的城市。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图据受访者
谭王雨
来源:红星新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