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MRI与传统定量方法对T1、T2弛豫值测定的模体验证对比研究

来源:磁共振成像传媒

定量磁共振成像(quantit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qMRI)技术是随着精准磁共振成像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成像技术,可以提供人体组织物理特性的定量信息,是目前国际MRI应用研究的前沿。狭义上的qMRI技术指对弛豫时间进行定量,主要包含对纵向弛豫时间(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T1)和横向弛豫时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T2)的测量。通过对T1、T2等人体组织成分固有参数值的测量,可以准确区分不同的组织类型,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目前已有多种技术用于弛豫时间的定量计算,传统的T1 Mapping成像技术使用基于饱和恢复法和反转恢复法对T1值进行定量,T2 Mapping主要使用基于单回波的自旋回波序列或多回波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各种定量技术各有优点和局限性,通常情况下,为了获得更准确的定量值,需要进行多次序列扫描或者在同一个序列下改变参数得到更多的信号值以便进行拟合计算,但是这样会使单次扫描的时间大幅增加,不利于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因此,在定量原理和基础序列之上衍生出多种快速定量成像技术。

目前,合成磁共振成像技术和磁共振指纹成像是两种主要的快速同步定量成像技术。其中,基于动态多回波(multiple-dynamic, multiple-echo,MDME)序列的合成MRI技术是一种全新的qMRI采集方式,可以通过一次采集获得包含T1 Mapping和T2 Mapping在内的多种定量和对比度图像。MDME序列包含两个重复的数据采集阶段,第一阶段使用片选饱和脉冲进行层面选择,第二阶段通过激励脉冲和多个重聚焦脉冲对另一个层面进行多回波自旋回波采集,最终通过多回波和不同的饱和延迟进行T1和T2的定量估计。在生成定量图像后,可以通过任意改变回波时间(echo time,TE)和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值以获得不同对比度的图像,便于临床应用。针对合成MRI获得的加权图像,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其在不同部位和疾病的诊断中与传统扫描序列图像的诊断价值相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除此之外,合成MRI的扫描时间较短,使得这一技术有望在常规临床扫描中得到应用。

但是,相较于合成MRI的应用研究,目前对合成MRI的定量测定准确性评估及与传统定量技术对比的验证研究较少,而准确性又是qMRI方法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将会影响其在定量研究中的应用和推广。因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王振常教授团队此次研究针对3.0 T MR设备,对灰质、白质、脑脊液模体采用合成MRI和传统定量技术对T1和T2弛豫时间进行重复定量测定,对比研究合成MRI在定量研究中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该项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1931013)北京学者(京人社专家发〔2015〕160号)的资助。

【刘雅文,牛海军,尹红霞,等.合成MRI与传统定量方法对T1、T2弛豫值测定的模体验证对比研究[J].磁共振成像,2022,13(4):89-93.

DOI:10.12015/issn.1674-8034.2022.04.016.】

(:刘雅文,牛海军,尹红霞,郑作锋,任鹏玲,张婷婷,赵鹏飞,吕晗,王振常)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可查看详细内容;关注“磁共振成像传媒”公众号与《磁共振成像》杂志共同成长!

王振常教授简介

王振常,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医学影像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耳鸣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医学影像学系主任,北京市医学影像管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

获得奖励或荣誉称号:获北京学者、北京市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北京市劳模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发明专利10项,牵头制定扫描规范、指南等9部。

社会职务:担任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前任会长、世界华人医师协会理事、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影像分会会长、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放射学分会会长、北京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放射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学影像与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等。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等核心期刊副主编。

相关研究优秀论文精选

1. 合成磁共振成像不同带宽对T1、T2及PD测量值的影响—体膜研究

郑作锋 王振常 尹红霞 杨家斐 张东坡 马隽

【磁共振成像 2022年01期】

目的 观察多动态多回波序列(multi-dynamic multi-echo,MDME)不同带宽对T1、T2及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测量值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3种具有不同T1、T2及PD的体膜[脑灰质(gray matter,GM),白质(white mat…

出版日期: 2022年01月

2. 基于合成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帕金森病患者全脑体积值及弛豫值研究

鹿娜 李春媚 李淑华 苏闻 俞璐 吴仆射 陈敏

【磁共振成像 2021年04期】

目的 使用合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RI)技术测量和分析大脑的整体体积值和弛豫值,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与正常对照者间的相关数值的差别。材料与方法 纳入28例帕金森病患者[年龄:(67±1…

出版日期: 2021年04月

3. 集成MRI技术对早产儿脑成熟评估研究

赵彩雯 赵鑫 刘彦超 邢庆娜 张小安

【磁共振成像 2021年12期】

目的 探讨集成MRI技术(synthetic MRI)对早产儿脑成熟评估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纳入早产儿31例(胎龄29~36周),足月儿40例(胎龄37~41周),所有受试者均于纠正足月龄(37~45周)在3.0 T MRI上进行常规MRI和集…

出版日期: 2021年12月

4. 集成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正常成年人海马的定量测量评估

吴文浩 俞文君 朱诞恬 钱龙 李绍林

【磁共振成像 2021年05期】

目的 探讨集成磁共振(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技术在正常成年人海马定量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连续收集20~72岁健康成年人139名,男性61名,女性78名。按照年龄分为三组:20~35岁…

出版日期: 2021年05月

5. 集成MRI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陈爽 欧阳汉

【磁共振成像 2020年09期】

集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是一种定量磁共振成像(quantit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QMRI)技术,可以量化组织的弛豫时间和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SyMRI…

出版日期: 2020年09月

《磁共振成像》杂志简介

《磁共振成像》杂志创刊于2010年1月,为国内第一本医学磁共振专业期刊,为公开获取(OA)期刊,业务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现为月刊,每月20日出版。《磁共振成像》杂志实行同行评议制度和三审三校制度,平均刊发周期180天。办刊理念:办精品期刊、促学科发展、惠百姓健康,打造世界一流的磁共振媒体。杂志特色: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原创性,重点报道磁共振成像相关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

《磁共振成像》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3-2021年)、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来源期刊(2013-201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3-2021年)。被国内知名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华医学期刊网、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重庆维普等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被世界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美国《化学文摘》(CA)以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数据库收录,已被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读者检索、阅读、下载。全文免费阅读官网:www.chinesemri.com,部邮箱:editor@cjmri.cn,官方投稿网址:www.cjmri.cn。部电话:010-57155853,010-57155377,010-67113815,部微信号:cgzcxbjb,官方微信公众号:磁共振成像传媒(cjmri-media)。《磁共振成像》杂志电子刊免费订阅网址:http://article.chinesemri.com/Emailalert。每期定时邮件发送当期电子版,不定时发送精选专题论文。

来源:《磁共振成像》杂志社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检测之家检测之家
上一篇 2022年4月9日 下午8:14
下一篇 2022年4月9日 下午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