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NGS企业,为何纷纷转向国产测序平台?

基因测序沉淀下海量数据 图片

来源:123rf

基因科技的临床应用,是一次又一次高潮迭起的创新探索,也慢慢成为基因测序平台厂商的必争之地。从曾一度陷入红海之争的伴随诊断,到如今火热的MRD检测和即将到来的泛癌种早筛,基因测序服务商用NGS技术解决了人类的许多未知难题,也反复证明了基因测序在临床端强大的爆发力。如今,无论是进口厂商还是国产厂商,都在主动加强与中游测序服务商的联系。这看似厂商之间的竞争行为,但本质是市场规则的改变。

对于基因测序仪厂商而言,未来的基因测序市场已经不是简单地卖掉仪器和试剂,而是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让基因测序服务商的产品和服务真正能够嵌入临床应用场景,触达终端用户。因为基因测序仪最大的竞争壁垒,已经不是技术和工艺本身,而是如何用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

而在这个新的竞争场域里,每个人都重新站在起点上。如果说在上一个竞争阶段,发力更晚的国产基因测序平台厂商奋力追赶,才逐渐抢回存量市场,未来更大的增量市场却给了他们一个更友好的起点。因为在新的竞争阶段,基因测序平台厂商和基因测序服务商的互动成为更加重要的因素。

比如,肿瘤NGS应用这个最为成熟的应用场景,产品的合规性已经成为幸存下来的基因测序服务商的标配,而临床渗透能力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点。毕竟,目前已经有14款基于NGS技术的肿瘤伴随诊断产品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资质,而在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患者群体也相对分散,院内的肿瘤NGS需求差异化程度高。

要推动肿瘤NGS检测真正进入临床诊疗流程,相应产品必须操作简单,并能与信息系统整合,这对基因测序仪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据安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现阶段,即便进口基因测序仪厂商也尚无标准的整体产品组合方案。从而,为基因测服务商配置临床的测序产品,也成为基因测序平台厂商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而了解国内各级医院的临床需求,无疑是国内厂商更擅长的事情。

再如,在一些新的应用场景,小规模的模型验证对于大多数致力于开发临床级肿瘤NGS产品的测序服务商而言,已经完成了know how的探索,眼下的难点在于如果基于稳定的测序平台,完成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的样本验证。据动脉网此前统计,燃石医学的ELSA-seq技术、和瑞基因的HIFI技术、鹍远生物的PanSeer?、世和基因的MERCURY技术等基于NGS平台的泛癌种早筛技术纷纷完成了大量回顾性样本的模型验证,陆续进入大规模人群前瞻性研究阶段,对NGS技术临床应用的质与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时,基因测序平台厂商一方面需要帮助基因测序服务商控制成本,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则是前置性地配合做一些性能验证。此前,吉因加副总裁田超在谈及MRD产品开发时,就提出,如果没有国产化,其实很难把这样的新产品价格降下来,也很难让基因技术惠及更多的国内肿瘤患者。而在性能验证方面,由于项目一旦启动,规模巨大,如果中途转换将造成巨大损失,这就需要测序服务和技术平台团队默契协同,前瞻性地梳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技术平台完成一系列的性能验证评估。

诚然,国产测序平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基因科技的上游市场。但如何让更多基因科技创新转化为高效的临床产品,还需要专业的基因测序服务和高品质的基因测序仪厂商开展更丰富、更深度的合作。而国产测序平台在生态互动层面的内生优势,无疑给市场带来了更多期待。那么,国产测序平台闯入后的市场终局将形成怎样的结构,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来源:钛媒体APP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检测之家检测之家
上一篇 2022年6月11日 下午5:21
下一篇 2022年6月11日 下午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