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塔、百年宫殿、琼楼金阙、庙宇石窟……这些遍布中华大地的古建筑,记录了每一个时代留存的文化烙印,也在漫长的岁月经受了风沙侵蚀、地震台风等多重考验。
因此,如何更好地保留、加固修缮古建筑就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8月10日,加固改造论坛第4期将带来《古建筑木结构残损性能及耗能加固方法研究》以及《古建筑结构性能溯源、监测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为您详解超实用的古建筑木结构检测、监测与加固技术。
主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结构分会
承办单位:《建筑结构》杂志社
协办单位:卡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持嘉宾
何敏娟
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博导,土木工程学院木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从事木结构研究逾20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等,在木结构试验和设计理论及分析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出版《木结构设计》等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木结构研究成果获上海市、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主讲嘉宾及课程介绍
薛建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报告主题:古建筑木结构残损性能及耗能加固方法研究
主讲内容:
(1)通过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不同松动程度的榫卯节点和不同歪闪角度的斗栱节点的残损性能及其抗震指标的变化规律;
(2)采用扁钢和碳纤维布对古建筑木结构进行加固,通过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对殿堂式古建筑木结构的加固性能进行了评估;
(3)采用形状记忆合金/摩擦耗能阻尼器对榫卯节点进行加固,确定了该新型装置最优设计参数及相应的性能增强效果;
(4)对比分析不同方法对斗栱的加固效果,采用隐蔽式耗能增强装置,能够实现强震作用后斗栱的自复位。
嘉宾简介: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古建筑保护与传承”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主持和参与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8项,出版著作和教材20部,参编国家规程或标准5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80余篇。
杨娜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
报告主题:古建筑结构性能溯源、监测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主讲内容:
(1)介绍并讨论研究团队在古建筑木结构节点、构件与结构体系等方面的力学性能研究成果;
(2)介绍研究团队在古建筑结构监测技术和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
(3)以布达拉宫结构监测为例,讨论古建筑结构的结构监测实践。
嘉宾简介:兼任古建筑结构研究所所长,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致力于古建筑结构领域研究。成果应用于包括布达拉宫、天安门城楼、应县木塔、平遥古城和万荣飞云楼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内的十余座古建筑的保护。
评论区获取直播入口!
来源:卡本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