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设成果
自动化基础软件基线检测平台是该省农信“两地三中心”架构体系建成后,根据信息安全要求、业务发展趋势和运营实际情况而自主研发的科技创新平台,主要实现了对信息系统的版本信息、用户权限、高可用功能、监控指标和备份策略等方面的自动化核对检查,有效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操作风险,节约人力成本。该平台共获得了3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及监管部门科技奖项。平台建设成果如下:
(一)管理上的突破
解决了信息系统基线检查难题。通过独立开发集中管理软件平台,建立了统一的、全面完整的“安全基线”集中管理。针对服务器日渐增多的现状,提高了运维效率、综合降低了运维成本,从而有效提升省联社的形象。
完善了集中基线检查运维体系。通过对原有基线检查运维方式的重新设计,融合了传统的运维项目设计需求和集中式的运维需求,对原有分散的运维人员和能力进行集中调整,统一建立安全检查平台,解决了效率低的问题。在架构上,集中运维可以更好地快速响应,弹性配置检查项目,自动化检查服务器基线,节约运维成本,提升运维响应速度,提高了省联社总体的运维和安全保障水平。
(二)技术上的贡献
统一管理,自主可控。建设了省联社自动化基线检测统一管理平台,一站式管理,提供高效的运维管理手段,提升问题处理效率,缩减问题处理时间。可快速通知到维护人员,从而快速响应,解决问题,减少了大量的重复性投入。综合降低重复性建设和运维相关成本60%,从而有效提升省联社在金融市场上的形象,提升社会公众对省联社的认可度和信心。
开放融合,拓展多元。自主研发的平台,方便二次开发,同时提供不同的角色,从而增加了资源分配的灵活度。同时提供多租户的自助管理,提升最终用户的自助能力,减少运营人力成本。允许各部门实现多元化应用的定制检测,可以使效率提升50%。
更低成本,绿色安全。安全、高性能的技术架构,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业务的稳定性延续性,综合节约60%的运维成本,在原有基础上提升80%的运维响应速度,提高了省联社总体的运维和安全保障水平。
通过平台建设,锻炼了科技人员技术能力,发挥了“小工具、大成效”的杠杆效应,推动了日常基础运维从手工化向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变,逐步实现IT运维向IT运营的跨越。
四、思考与展望
该平台是某省农信科技自主创新战略下的又一重要成果。目前该省农信已申请知识产权18项,其中技术发明专利10项、获得8项授权和8项软件著作权,在知识产权产业媒体IPRdaily与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19全球银行发明专利排行榜”中排名第66位,是全国2家入选榜单的省级联社之一。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升级加速,知识产权保护逐步成为银行业提升市场份额、赢得业务发展、提高竞争能力的关键手段之一。更多银行机构对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越发重视,逐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可持续发展打造技术“护城河”。
(一)银行机构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展望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深刻影响着银行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尽管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如此重要,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淡薄以及知识技术人才的缺乏等都严重制约了银行机构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的开发与发展,影响了银行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银行机构要审时度势,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制定专利保护策略,完善专利保护机制,取得竞争优势。
(二)中小银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
中小银行在科技投入、人员数量和专业能力上与大型银行机构仍有较大差距,难以全方位、全领域、全身心地投入技术创新。中小银行应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在科技创新方面,聚焦方向、强化意识、健全机制和培育生态,持续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促进金融科技创新赋能业务发展。
聚焦技术创新方向。中小银行在有限资源条件下,聚焦创新技术的应用场景、使用范围和实际成效,以“做得到、有必要、见成效”的务实理念,在技术创新攻关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动力,以“总结创新方法”为抓手,持续开展技术专利创新和保护工作。
强化专利保护意识。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相关培训,增强各级领导及科技人员的保护意识。倡导科技人员重视和保护日常工作中解决实际技术难题的“微创新”,有意识地对项目成果进行挖掘并转化为专利,同时注重现有专利的迁移复用,进一步发挥技术专利价值。
健全专利管理机制。借鉴业界成熟经验,将专利法务管理与科技创新应用职责相分离,由法务与科技部门各司其职,进一步完善专利管理和保护制度流程,建立正向激励科技创新评价机制,从专利的质管、运用和保护等各方面健全管理机制。
培育科技创新生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与银行机构同业、金融科技供应商、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单位的合作,明确合作成果的专利权属,以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创新实验室等方式,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培育良好科技创新生态。
来源:IT168企业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