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丁群
在千佛山社区山大东院宿舍,有这样一对父女,他们每天准时现身于小区门口的核酸检测点,待一天的工作结束时,再一同离开。
女儿名叫王斯萌,是千佛山街道一名90后社区工;父亲名叫王彬,是一名60后退伍军人,他在第一时间报名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与女儿一起,协助千佛山社区的核酸检测工作。二人的组合,被许多人亲切地称为“萌爸萌宝”。
每天跟老年人打交道
“老师儿,出示一下您的身份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来到核酸检测点,手上拄着拐杖,身上并未携带智能手机。王斯萌见状,赶忙把人搀扶至座椅上,接过老人递上来的身份证,帮老人完成信息录入。
“啊——”医护人员耐心等待老人张大嘴巴,动作娴熟地又一次完成了采样步骤。
“明天请您继续到这儿来!”王彬给老人递上一张贴纸,老人接过绿色“辛弃疾”贴纸,打量一眼后,冲着王彬点点头,起身走远。
像这样的场景,在千佛山社区山大东院宿舍核酸检测点,每天都要出现上百遍。在这所居民数量达到1500人的小区中,有接近800人都属于老年群体,8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也不小。
“这就导致了我们小区的核酸检测工作和一般小区不太一样。”王斯萌作为该监测点的负责人,最清楚老小区的全员核酸检测难度是什么:上下楼不便的老人太多,小区内多数单元未安装电梯。
对此,他们需要进行创新,以更好地照顾到社区内多数老人。除常规的设点检测外,组派人手为无法下楼的居民登门检测是第一套方案。
今年60岁的王彬还有几年就要步入老年群体的行列,但他现在选择成为一名志愿者,服务大众。“自从上岗后,我每天都会把这个小区转三四遍。”王彬说,除了需要驻扎设在小区门口的核酸监测点,他还要随医护人员与社区工一起,登楼进行“双敲”核查,并为那些无法亲自下楼做检测的人送上登门采样服务,所以他每天在小区内转三四遍,是为了更好地熟悉环境。
“老小区大多数都未安装电梯,我们需要徒步爬上高楼。”王彬说,这时候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就很重要了。别看他已经退休多年,但年轻时候,他可是当了二十多年的兵,身为一名军人的光荣记忆,就算退伍后也不会消散。
看千佛山日出日落
王斯萌的同事把一辆三轮车开到小区里,喊上一名“大白”,三人踏上了一种别样“旅程”。“这个小区的长、宽都达到几百米以上,为了减轻老人们的负担,我们将电动三轮车改造成了一个流动的核酸检测车,居民不需要多走路,下楼就可进行核酸检测。”王斯萌说,这就是他们的第二套方案——核酸检测流动车。
据了解,这种流动检测车在千佛山街道辖区内进行了推广,得到不少好评,不仅为腿脚不便的老人提供了便利,也为那些需要上网课的学生节约了时间。
守在核酸检测点、登门“双敲”核查、随核酸检测流动车四处转,王斯萌很忙,忙到希望自己能够再多几个分身,把不同点位的工作都游刃有余地处理好。手里的电话就没停过,有时别的点位有什么特殊情况,会联系王斯萌这边,派个人去帮忙;包括同事、医护人员、志愿者在内的十几个人的午饭、晚饭需要她来联络解决;每天在群里统计大家的信息,无法进家门的一线工是否又增加了几个……诚如王斯萌所说,一名社区工的工作难免烦琐,一旦穿上那身蓝色的防护服,就相当于把责任扛在了肩上。
“之前就忙,但现在更忙。”王斯萌说,她和父亲每天出门的时候是五点半左右,晚上回家的时候是十点或者更晚。“但是每天都能看到千佛山的日出、日落,也是一种别样浪漫。”
迎接下一个好消息
4月30日下午,济南新闻发布会发布消息称,30日0时至12时,济南社会面发现阳性感染者为0。看到这个消息的王彬,脸上掩不住笑意,他第一时间把手机递到女儿王斯萌面前,与对方分享此事。
“感觉大家这么多天的努力没白费,现在终于看到了胜利曙光。”王彬说,他的志愿者生涯从4月25日那天开始,到30日,满打满算才过去6天。在这6天里,他从什么都不熟悉,到能够认出不少前来检测的居民,是身为一个志愿者成长的过程,也是一天一天看着济南逐渐传出好消息的过程。
“引导居民排队、分发核酸贴纸、陪同登门采样……这些都是我能做到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相比之下,医护人员和社区工要更加辛苦,我只是尽一份绵薄之力,替他们分担一下!”王彬坦言。
“我家孩子才上一年级,最近在家中上网课,因为手头工作任务繁重,我没什么时间替他检查作业。有一天孩子老师找到我说,就算再忙也不能不管孩子啊。”可是王斯萌没办法,她要时刻盯着这头,就实在顾不上孩子。那天回到家,王斯萌听到孩子在电话里对朋友自豪地说,“我妈妈是一名在一线防疫的英雄!”那一刻,王斯萌备受感动。
“待疫情过去,妈妈一定好好辅导你的学习,带你出去玩!”
“妈妈,那是什么时候?”
“快了!”她坚毅地回答,准备迎接明天的日出。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