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族链球菌(GBS)是导致新生儿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孕妇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GBS 定植是新生儿早发型 GBS 病(GBS-EOD)的主要危险因素。约50% GBS定植的孕妇会将细菌传播给新生儿[1]。若产时未预防性静脉应用抗生素,1%~2%的新生儿会发生 GBS-EOD,所以GBS感染是导致孕产妇产褥期感染和新生儿感染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
2010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联合联合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发表的《围产期 B 族链球菌病预防指南》中明确约10% ~30%的孕妇伴有 GBS 感染,通过开展围产期 GBS 筛查与积极干预,使新生儿早发型 GBS 感染率降低了约 80%。同时该指南明确所有孕妇应该在35-37周进行阴道和直肠的GBS定植情况的筛查[3]。2020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发表的《预防新生儿早发型 B 族链球菌病:ACOG 委员会共识》建议无论计划采用何种分娩方式,所有孕妇均应在孕 36+0~37+6周之间进行 GBS 筛查。GBS阳性者应接受产时抗生素预防。以上国外指南共识均明确孕期必查GBS[4]。
我国对 GBS 的研究起步较晚,2015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发表的《胎膜早破的诊断与处理指南(2015)》中指出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有条件者建议行阴道下1/3及肛周分泌物的GBS培养[5]。2018年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发表的《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 2018)》中指出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合并糖尿病、前次妊娠出生的新生儿有 B 族链球菌感染等),在妊娠 35~37 周取直肠和阴道下 1/3 分泌物培养[6]。
国内指南一直将GBS筛查作为备查项目,也未有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的统计。直到2021年由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发表的《预防围产期B族链球菌病(中国)专家共识》中才明确推荐对所有孕 35~37周的孕妇进行 GBS筛查,孕期患 GBS菌尿者或既往有新生儿 GBS病史者可直接按GBS阳性处理。该共识对于国内孕妇GBS的定植率也作了明确,目前中国孕妇GBS定植率为11.3%。同时共识还明确了GBS 筛查有效期为 5 周,若 GBS 阴性者超过5周未分娩,建议重复筛查[7]。
根据国内外发表的指南共识中明确的内容,GBS均已作为孕期必查项目。
广东阳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GBS显色鉴定培养系统,该GBS显色鉴定培养系统由管装固体型的GBS显色鉴定培养基和B 族链球菌培养分析系统GBS-3600两部分组成。
GBS显色鉴定培养基
采用金标准的微生物培养法,利用GBS较为特异的生物学性状,产生溶血素和色素等重要特征,当培养基底物中存在淀粉或血清时,阳性结果可产生橘红色类胡萝卜素的特性,阴性反应培养基保持原色或不变色。可根据颜色变化,判断其阴阳性。该培养基集增菌培养鉴定于一体,操作简便,拭子插入培养基中即完成接种,温育培养18-24h即可进行结果判断。
GBS培养分析系统
可自动进行温育培养、实时监测并打印实验结果,实现了自动化床旁检测,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是孕期GBS筛查的好帮手,助力于我国孕妇GBS筛查,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Puopolo KM, Lynfield R,Cummings JJ,et al. Management of Infants at Risk for Group B Streptococcal Disease [J]Pediatrics,2019,144:e20191881
[2] 王超, 赵扬玉. 规范临床用药,改善母婴结局:美国《预防新生儿早发型B族链球菌病:ACOG委员会共识》解读[J]. 协和医学杂志, 2020, 11(4):6.
[3] Verani JR, McGee L, Schrag SJ. Prevention of perinatal group B streptococcal disease—revised guidelines from CDC, 2010. Division of Bacterial Diseases, National Center for Immunization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MMWR Re-comm Rep 2010;59:1–36.
[4]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Committee on Obstetric Practice. Committee opinion No. 797: Prevention of early-onset group B streptococcal disease in newborns[J]. Obstetrics & Gynecology, 2020, 135(2):51-72.
[5]佚名. 胎膜早破的诊断与处理指南(2015)[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5(1):6.
[6]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8, 53(1):7.
[7]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预防围产期B族链球菌病(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1, 24(8):6.
来源:广东阳光生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