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控制移动源污染排放,近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正在组织开展全市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尾气达标情况检查。本次检测挂牌工作将持续至年底,全市登记在册的 5876台在用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有望全部完成尾气检测及挂牌工作。截至目前, 1061台机械已完成抽检,合格率 90%左右。
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院内,检测工作人员正在利用不透光烟度计等设备测试叉车、铲车、轮式机械尾气排放达标情况,并现场安装统一规格的环保号牌。对冒黑烟或尾气检测超标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要求机主限期完成治理。
非道路移动机械通常是指挖掘机、推土机、叉车、联合收割机等,其氮氧化物排放量接近于机动车,颗粒物排放量约为机动车颗粒物排放量的3倍。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已成为大气中氮氧化物、PM 2.5两项污染物的重要
来源之一。
近年来,我市按照国家蓝天保卫战的整体部署,积极探索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措施,基本建立了使用中监督抽测、超标后撤场整改的管理制度。
01
全面摸底排查,推进工地、重点企业非道路移动机械申报登记工作,全市累计网上申报机械8656台。
02
划定“控制区”,国I及以下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在主城区内限制使用。
03
开展检查抽测,优先抽查铁路货场、物流园区、港口、机场及施工工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现未编码登记的督促撤场,检测超标的责令限期整改。自2020年起,大连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逐步对摆渡车、客梯车等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开展治理,截至目前,机场集团累计投资1.25亿元,更新、新购置新能源机械80台,占比达到78%,为142台柴油机械加装了颗粒物污染治理装置,杜绝了“冒黑烟”现象。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按照国家、省市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三个标志性战役的要求,通过检测挂牌、限用提标、淘汰治理、智慧管控、奖惩并施五项措施,加快构建非道路移动机械全防全控环境监管制度,持续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化改造,不断提升智慧化、数字化监管水平,全面推动我市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再升级。
01
持续推进编码登记工作。启动新一轮摸底调查,将农业生产、园林作业机械纳入编码登记范围,做到“应登尽登、动态更新”,具有登记信息的机械方可进入施工现场。
02
合理扩大“控制区”范围。因地制宜将铁路货场、物流园区、港口、机场等区域划入控制区,推进县区非道机械“控制区”划定工作,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机械限制在控制区使用。
03
建设电子围栏信息系统。以“控制区”为边界设定虚拟围栏,在非道路移动机械上安装GPS定位设备,实时监控机械位置和移动轨迹,锁定高排放机械闯控制区等违规行为。
04
加快推进清洁替代和尾气治理。新增或更新作业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尽可能新能源化,推动重点工矿企业非道机械尾气深度治理,推广颗粒物捕捉器等成熟的尾气治理技术。
05
实施差异化管控。建立常态化监督抽检制度,依法查处使用不符合标准、超标排放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的行为,研究建立尾气治理成本分摊机制,减轻企业负担。
各项措施落地后,我市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排放预计将得到有效控制,将为顺利实现“十四五”PM 2.5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双减双降目标,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供重要支撑。
特别提示
1. 在生态环境部门日常监督性抽测中发现,部分国Ⅲ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疏于保养,检测结果也达不到“控制区”排放限值要求。随着“低排区”的扩大,这部分超标非道路移动机械作业也会受到限制,使用者要“未雨绸缪”。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使用排放不合格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或者非道路移动机械未按照规定加装、更换污染控制装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整改,处五千元的罚款。
本条微信由“大连生态环境”制作
转载请注明
来源↓↓↓
大连生态环境(微信号:dl_huanbao)
主管:大连市生态环境局
主办:大连市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中心
信源:市执法队
:吕佳芮
审核:王旅东
版式:刘洋 晶
校对:曲世才
来源: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