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到海外,30多年后归国创建缺陷检测领跑者 纳研科技 葛仁彦

这是橘儿采访职业故事 的第 8篇原创文章

智能制造业,真实人物故事

缺陷检测是最难的设备之一,纳研科技却超越了德国公司,其掌握核心算法的创始人,有什么过人之处?从农村到武汉,再到日本10年、加拿大20年,如今归国创业,他内心有过怎样的声音?

全文3200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01玻璃盖板缺陷检测领跑者

在手机制造链上,盖板的缺陷检测是最难突破的设备之一。国内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德国某公司的设备,但这售价数百万的设备还是无法满足市面上各种玻璃盖板的不同检测要求。

坐落于深圳南山区的纳研科技,是业内少有的能够提供这个设备的公司,它的核心技术,源于其创始人兼CEO葛仁彦在海外几十年工作的技术积累。

纳研科技,“纳百川而汇江海,研微毫以臻极致”

西方国家的领先技术要变成适应国内市场的产品,不能闭门造车。缺陷检测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一个原因在于不同客户对于“缺陷”定义的差异,客户验收的标准千变万化。

纳研科技联合紧密合作伙伴日本V Technology公司从光源设计入手,研发出特殊光源,结合纳研自主定制特殊图像处理算法,与终端客户密切配合,根据不同盖板玻璃的特征、不同手机品牌的要求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如今在2.5D、3D玻璃盖板的缺陷检测的多项指标都领先于德国公司。其相关技术也已经应用于手机模组,车载模组,LCD模组外观检测等。

葛仁彦带领团队技术攻坚,设立了对手短时间无法抄袭复制的技术门槛。这也使纳研避免了B2B销售中常有的灰色地带,公司没有销售人员,却通过业内口耳相传,在全球最大的几个玻璃盖板厂商都已批量应用。

纳研科技的产品获得美国AIA协会 颁发的2019年度科技创新奖

02海外工作30年后,他归国创业

葛仁彦1984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现武汉大学)摄影测量和遥感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武汉大学的遥感技术近年来在一流学科排名中稳居世界第一。

葛仁彦在武汉大学教书时的照片

28岁时,葛仁彦赴日本工作,先后在日本SOKKIA、V-Technology任重要职务。38岁时他赴加拿大,先后任美国SBS公司亚太区总经理、美国通用电气嵌入式系统亚太区商务发展总监。

身处异国环境,职业发展上面往往相对劣势,葛仁彦用他过硬的技术实力证明自己。

水准测量是一种快速、高精、简便的测量高度的方法,常用于建筑施工等领域。90年代初期,世界上只有瑞士、德国、日本的几家公司生产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水准仪。与之相配套的条码尺的编码方法构成了该仪器最关键的技术,葛仁彦是日本SOKKIA公司的这项核心专利技术的发明人。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第一台高精度的彩色量测设备也是他的专利。这项技术在当时只有黑白测量的行业引起了高度的关注。

葛仁彦在日本松下工厂

葛仁彦一直用专业和敬业在工作中“服人”。在加拿大公司工作时,他到北京中电集团45所交付设备产品。安装调试后,系统出现问题,两个加拿大工程师一直排查不出来。

当时天气特别热,葛仁彦跟客户沟通午休时间时把大门关上,别让人进来。门关上后,他脱掉上衣,光着膀子亲自排查问题,到下午上班时,几十套控制设备全部更新完毕。两个加拿大同事佩服得五体投地,感慨道“还是要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啊。”

在工业技术行业,“外行人管内行人”往往行不通。今天的葛仁彦依然保持着专业书籍杂志的学习,精通日语、英语的他,阅读上没有语言障碍。有朋友来访时,看到他桌面上推导公式的草稿,惊讶地说,“你是奇葩吧,这把年纪了还在推导这些公式。”

无论去到哪里,葛仁彦都会有一面书墙。

03 多元背景下看中国智能制造

葛仁彦在日本工作了10年,又在加拿大生活了20年。多元的文化背景经历,让他有不同的视角看待中国的智能制造业。

“日本人有精益求精的做事风格,会把事情落实到细节上。加拿大是个多元文化的国家,能接受任何一个国家做事风格,年轻人思维活跃,创造和动手能力很强。经历过应试高考的中国年轻人逻辑思维很好,软件总体写得比日本人好。个性很强的中国人比较难管理,但数量庞大的工程师,是中国在这个产业很大的人力优势。”

葛仁彦是美国AIA图形图像协会的会员,这个协会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商业峰会,探讨行业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回国后,他担任中国图象图形协会的企业工作委员会的秘书长。

对比下来,他明显感觉国内缺少合作的氛围。“一些重要难题的攻克靠单个创业公司难以完成。”中国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促成合作的一个阻碍。从长远发展来看,行业内协作的氛围非常必要,这需要在道德约束的基础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相互牵制的制度。

葛仁彦在加拿大研发的AOI产品

世界工厂的中国正在从制造转型为“智”造,珠三角一带的产业配套完善而便捷。早在海外公司工作时,葛仁彦就常帮助国内设备厂家撰写技术方案。

“国外的设备产品很贵,不了解技术的人,往往认为国外产品的技术含量很高,实际真的要去做,中国的企业并不比国外的差。”以PCB检测设备为例,最早只有以色列的Orbotech和Camteck公司能提供,后来中国在这块的产业发展最快,目前已经完全实现了国产化。

“潜心把年轻人培养好,中国的智能制造业希望非常大。”

对于国内的年轻人,葛仁彦建议他们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想好自己的方向,是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还是系统工程师,以后再发展成为结构框架设计工程师还是项目经理。确定方向后,要主动学习,跟前辈学习、利用现在丰富的工具学习,而不是淹没在手机的碎片化信息中。

当年到日本被强制上夜校的他,认为日本企业在培养人才这块做得更好,“他们会定期举办小组学习会,提前选定主题,在繁忙中也腾出来半天用来学习。”

04 排除杂音,听从内心

葛仁彦是山东人,老家是“中国大蒜之乡”的济宁金乡,父母都是农民。他最开始的学习动机,大概只是为了能吃上个白面馒头,后来留校任教,他持续学习英语,希望能有机会到国外工作生活。

“那时候听说,在国外每天都能洗上热水澡。”刚到日本,他的月收入是当时在国内的一百多倍。后来在日本生活多年后,他又希望能有机会到欧美世界闯一闯。

他的眼界是这样一段一段地被改变,“一个农村的孩子,一开始哪有想到要走得那么远。”

2000年葛仁彦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获系统设计硕士学位 照片为与导师David Clausi教授的合影

葛仁彦喜欢乔布斯的“听从你的内心,而不是受周围的噪音影响你的决定”。当日本公司有外派到加拿大工作的机会时,一直想去西方看看的他,趁着放假两周前往加拿大考察。转了一圈下来,他发现确实跟日本差别很大,而且办事处所在的区域,科技创新氛围特别好。

回来后他就开始办手续,仅仅一个月,日本的朋友还没反应过来,他就举家搬到了加拿大。

2015年,两个孩子都上大学了,葛仁彦回想自己多年为海外企业工作,希望能将自己掌握的东西做些创新,也为民族科技做些贡献。他再一次听从内心,离开家人,回国创业。

创业的目标不是短时间可以实现,但他享受旅途的风景,“能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拿到桌面来,带领团队干点活,研发新的东西,本身就很满足。能够把自己的知识变成生产力,给国家民族产业做点贡献,也很有意义。”

纳研公司与国际一流公司在技术、业务上都有密切往来,掌握优质资源的葛仁彦,常常付出时间帮助国内的其他企业,但行业里却听闻他不像一般的企业家“在商言商”,他的帮助总是不求利益。

葛仁彦与日本V Technology社长杉本先生

“如果所有的事情都以利益为前提,这个世界就不好玩了。一个农村的孩子,可以去到世界各地,见识和经历,如果一路不是受别人的帮助,凭你再怎么聪明,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实现这一切。”

玛雅.安吉洛的诗歌《我们的祖母们》中说“我只身前行,却仿佛带着一万雄兵。”这样的故事一直在进行,葛仁彦的儿子在学校刊物上写道:

“父亲经常给我和我弟弟讲他为了确保弟弟妹妹可以吃饱而牺牲的故事。这就是他的现实。我听着他的故事成长,看着他蕴含价值观的的行动,然后这也成为我的现实:永远不要把我成长中特权视为理所当然。”

橘儿采访职业故事 公众号

来源:橘儿采访职业故事_wtg1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检测之家检测之家
上一篇 2020年5月1日 下午9:10
下一篇 2020年5月2日 上午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