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高性能配置升级改装伙伴」
摘要:对汽车内饰用顶棚面料的相关检测标准进行比对,分析比较力学性能、色牢度、安全性能及环境老化性能等各测试指标要求的异同,探究现有标准存在的不足,以期促进我国汽车内饰用顶棚面料相关标准的完善,提高我国汽车顶棚面料产品质量。
关键词:顶棚面料;标准;汽车内饰;力学性能;色牢度;安全性能;环境老化性能
:刘聪1魏孟媛2葛兰1薛文良1,3
1. 东华大学 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关,上海;
3. 夏邑县栗兴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河南 商丘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汽车各方面(如车身质量、发动机性能,以及内外饰的美观性等)的要求不断提高[1]。其中,汽车内饰作为驾乘人员使用汽车时接触最为频繁的部件,其安全性和舒适性非常重要。顶棚作为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对车内环境起到装饰作用,同时又可增强汽车的隔声和隔热效果,保障驾乘人员的舒适性与安全性[2]。随着消费者对车内空气质量和车内环境安全关注度的提高,消费者对汽车内饰用顶棚的性能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目前,市场上的顶棚面料呈多样化和功能化的发展趋势,但国内外关于汽车内饰面料的检测标准尚不统一,其中有关汽车内饰用顶棚面料的标准甚少,顶棚面料相关指标的检测仍以汽车生产商的企业标准为主要执行标准。因此,关于顶棚面料的相关标准亟待不断改进和完善[3]。
本文主要对汽车内饰用顶棚面料的国内外相关检测标准(主要是企业标准)进行比对,分析不同标准的差异并探究其因由,以期促进我国汽车内饰用顶棚面料相关标准的完善,提高汽车内饰方面国际标准的转化率,进一步改善相关产品质量。
顶棚面料及其检测标准
顶棚面料
织物种类方面,汽车内饰用顶棚面料主要有针织面料和非织造材料两大类。其中,针织面料手感柔软,延伸性良好,并且还能通过后续染整工艺赋予面料耐磨性能、抗紫外线性能及阻燃性能等,满足各种汽车内饰产品的要求[4]。针织面料还可细分为经编和纬编两类,其中经编织物耐洗涤性更好,且不易脱散,可编织的图案纹理更丰富,因此中高端车型顶棚面料多采用经编织物。非织造材料可深度模压成型,能满足汽车内饰构件复杂的表面形状要求。常用的非织造顶棚面料有针刺非织造材料、印花非织造材料及缝编非织造材料等[5]。
原材料方面,顶棚面料采用的纤维有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等。其中,经编织物纱线原料多采用涤纶、丙纶、锦纶等化学纤维;非织造材料为凸显追求环保、绿色、无污染的理念,以天然纤维为主。性能方面,顶棚面料除了要满足花型美观、色泽均匀,耐热老化、耐湿热,阻燃防污、隔声隔热,以及色牢度良好等要求外,还应满足基本的安全性指标,如顶棚面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及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等应符合要求。
顶棚面料检测标准
基于汽车内饰用面料使用环境和测试条件的特殊性,汽车内饰用面料与生活中服用及家用面料在测试方法和性能要求方面有所不同。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顶棚面料产品相关检测标准,而国内外已有的汽车内饰面料企业标准或国家标准中,只有部分标准涉及顶棚面料。国内大多数合资或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几乎都有各自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检测标准,内饰面料必须按照汽车企业的标准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和检测[6]。各汽车公司在制定汽车内饰纺织品检测标准时,主要借鉴了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学会(SAE)、美国染化工协会(AATCC)这3家组织制定的标准细则[7]。通常,各汽车公司制定的关于汽车内饰面料的检测标准,有其各自不同的测试内容和指标要求,且标准的第一部分会说明标准的适用范围,如适用于何种产品及应用场合等。
本文对汽车内饰面料相关标准进行筛选,选取涉及顶棚面料的国内车企标准(2项)及美国通用国际工程标准(1项)、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1项)进行比对和分析,它们分别是国内车企标准Q/QJ5500—2012《汽车 顶棚内饰技术条件》和Q/SQR.04.127—2005《顶棚总成技术要求》,美国通用国际工程标准GMW14231-2008《汽车织物》,国家标准GB/T 33276—2016《汽车装饰用针织物及针织复合物》,重庆市地方标准DB50 /144.1—2010《汽车内饰材料技术规范第1部分:纺织品》。
顶棚面料相关标准的比对
顶棚面料相关标准的比对主要涉及力学性能、色牢度、环境老化性能(包括抗微生物性能、耐水污染性能、耐热老化性能)及安全性能等。
力学性能及色牢度指标
相关标准对顶棚面料力学性能及色牢度指标的要求归纳于表1。通常,顶棚面料的基本形式为面料与聚氨酯海绵的两层复合,或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层底布的三层复合,因此面料与海绵(及底布)之间的黏结牢度影响顶棚面料的使用性能。从表1可以看出:
(1)各标准对顶棚面料剥离强力/剥离强度的要求不同,这与各标准的适用范围不同有关。
(2)色牢度指标根据内饰件的具体使用环境而定。其中,耐摩擦色牢度要求 基本一致,这与
GB/T3920测试方法是在ISO105的基础上做适当修改,两者的等级评价基本一致有关;耐光色牢度是顶棚面料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测试时先将试样与蓝色羊毛标样一起置于人造光源下,并按照规定条件曝晒,然后将试样与蓝色羊毛标样进行变色对比,评定试样色牢度。表1中,企业标准根据乘用车档次的不同,对耐光色牢度要求进行了区分,中高档车要求更严格。
环境老化性能指标
相关标准对顶棚面料环境老化性能指标的要求归纳于表2,发现只有国内企业标准和美国通用国际工程标准涉及顶棚面料的环境老化性能指标。
从表2可以看出:
(1)抗微生物性能方面,各标准要求基本相同。
(2)耐热老化性能与耐水污染性能方面,各标准都有相应的测试方法与要求,这与各汽车企业不同档次车型所使用的顶棚面料材质不同,故检测时需立足实际情况有关。顶棚面料的老化是指受季节及气候交变影响,顶棚可能会产生鼓包、分层、变色,甚至散发异味等问题。为了使顶棚面料能在一定时间内经受多次气候交变而不发生老化,各汽车企业通常会对顶棚面料进行防静电处理,将产生的静电压降到最低。我国目前很多汽车企业仍以配套加工为主,顶棚面料的人工加速气候老化试验主要参考国外汽车企业标准[8]。
安全性能检测指标
相关标准对顶棚面料安全性能检测指标的要求归纳于表3。其中,阻燃性能属强制性要求,且依据GB8410对面料水平方向的阻燃性能进行考核较为常见;其他安全性能测试指标如气味、甲醛含量、有机物挥发量等都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比对表3发现:
(1)国内企业标准对阻燃性能要求更高,这主要与车型档次的划分有关。
(2)雾化性能最常用的测试方法为称取质量法,其限定值的设定因具体材料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且雾化量要求多为不大于3mg或不大于2mg。
(3)气味指标测试主要通过测试者的主观评判来完成。通常,不同汽车企业对内饰面料气味的类型、等级及可接受的限值等要求不尽相同,因此气味指标测试对测试条件、测试者的嗅觉能力及面料的状态等都有具体的要求。国外标准中,10级为无异味,1级表示气味难以忍受;而国内标准中,1级为无气味,6级表示气味无法忍受。两者等级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差异明显,故运用时需参考具体的测试方法。
(4)甲醛含量测试多采用分光光度计进行,上限值一般为10mg/kg,且国家标准和美国通用国际工程标准对甲醛含量的要求更高,这可能与标准采取的测试方法不同有关。
(5)有机物挥发量指标要求方面,地方标准、国内企业标准与国家标准的要求一致(均10μg/g)。GB/T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中已就乘用车内空气中常见的8种挥发性有机物(即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浓度要求给出了具体数值,[9],汽车内饰面料检测标准制定时参考了该推荐性国家标准。
结语
基于对汽车内饰用顶棚面料相关标准的比对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有关汽车内饰用顶棚面料的企业标准较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剥离强力/剥离强度、色牢度及环境老化性能等方面要求基本一致,部分安全性能要求更加严格,划分更为细致,指标控制范围存在差异。实际运用中,参考汽车品牌自己的标准化体系更为常见,这与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较为陈旧,还有待更新改进有关。同时,我国汽车内饰纺织品产业应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与时俱进开发安全性、舒适性更高的车用内饰产品,增强企业竞争力,满足消费者需求。
— END —
奥迪A8L[D5]高功能配置 升级改装案例
奥迪A6L[C8]高功能配置 升级改装案例
奥迪Q5L高功能配置 升级改装案例
点击告诉我们,你也「在看」!▼
来源:智能机器ABC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