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心业绩增长,大干快上的低质量扩能后终因“假阳”检测害人害己

疫情之下,众多行业受到冲击,当然也有部分行业乘着医疗的东风受益匪浅。医疗检测行业就是疫情时代以来受益最多的企业,为该领域的众多企业进行了一场声势不小的造福运动。

润达医疗就是其中一个,其作为医学实验服务提供商,在1998年成立,在2015年上市。其业务中的区域检验中心和第三方实验室业务受到核酸检测需求的快速增长,业务提高极大。

然而贪大求全之下,检测业务成就了它,同时也因为检测业务的失误而遭到市场的抛弃。

根据《第一财经》等媒体的报道,在5月上旬的上海黄浦某街道的检测中,有18位居民的检测结果呈现阳性,但是经过复核后又都是阴性。而他们的“假阳性”的检测结果均出自同一机构,中科润达之手。中科润达是润达医疗持股48.43%的子公司的全资公司。

在5月10号,上海的有关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异常的核酸结果”将会对相关负责的检测机构展开核查,如果有违规现象将依法进行处理。

消息爆出后,润达医疗一下子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其实,润达医疗并不是疫情一开始的受益者,和同行华大基因等相比,其在2021年时期,核酸检测业务甚至不及其零头。但是2022年春季疫情的反复爆发给了润达医疗加码核酸检测业务的机会,一时之间各种利好消息的传送也给其股价进行了剧烈的拉动。然而匆忙上马之下,其检测技术是否过硬,面临的技术风险也在加剧。

技术不够,拿不住的利好变利空

对于“假阳性”事件的爆发,润达医疗表示已经进行了高度关注,同时对相关实验室进行了内部自查活动并接受有关部门的调查。如此无奈的回复,对于其一路高歌的股价和业绩预期自然将会造成重大打击。

“假阳性”之前润达医疗曾经向外界集中性地释放了大量利好,促进其股价抬升。根据媒体的消息,4月28号,润达医疗在其业绩交流会上表示,润达医疗在上海的检测量位居前三。其在虹口和浦东的实验室检测点提供超过30万管/天的检测能力。在黄浦区等设置的移动实验室拥有超过3万管/每天的检测能力。

同时根据上海市的规划,采取固定采用和移动采样联合的检验部署,润达将在虹口,黄浦,浦东新区,宝山区等落地部署近300个便民核酸采用点。按照上海规定的28元/每管的标准,润达按照每日超30万/管的检测数量计算,仅该业务每天可为其带入840万元的收入,但4月份可为其带来超过2.5亿的营收。

除此之外,润达还表示其将进一步扩大产能。除了在上海为大本营的华东地区外,东北地区的业务也为润达带来重大的利好,东北地区今年春季也遭到了疫情的冲击。润达医疗在黑龙江省拥有黑龙江龙卫医学检验中心70%的股份。黑龙江龙卫在去年9月已经拥有超过2万管/日的测试能力。而在今年3月,润达医疗和哈医大附属四院共同打造的联合检测实验室已经实现10万管/日的检测能力。

反复无常的疫情和动态清零的政策之下,润达医疗迎来了集中利好,经过媒体的报道后,其股价迎来了强大的上涨。如果没有“假阳”事件的突发,其业绩未尝不会进一步上涨。

萝卜快了不洗泥,大干快上之下最终自雷

根据其2021年的利润表,润达医疗在2021年营收88.6亿元,其中集约化/区域检验业务的收入达到25.15亿元,第三方实验室由于起步晚,仅有3.53亿。但是随着核酸检测需求的增长,其第三方实验室业务迎来了火箭式增长,在2021年,该业务同比增长125.6%,而区域检测业务增长只有25.3%。

2016年润达医疗入局第三方实验室业务,在疫情后迎来了爆发性增长,在2020年,该业务同比2019年暴涨251.43%,次年再次增长125.6%。

然而快速增长之下,其检验能力扩产的质量就不得不有所质疑。根据报道,其和哈医大四附院的联合实验室仅施工了一个多月就完工,其在上海的气膜实验室,启用后立即大量进行检测化验,半天就完成两万管检测。其在上海的检验能力从3月份的数万管/天增长到30-40万管/天,仅用了1个月。

如此快的增速下,其检测能力的可靠性未免受到质疑。直到“假阳”事件的爆发,终于自雷。除了损害自身之外,对于“假阳”受到伤害的被检验者和相关地区才是更大的受害者!

来源:陆超生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检测之家检测之家
上一篇 2022年4月16日 上午9:09
下一篇 2022年4月16日 上午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