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氧饱和度天天测,这7大问题你注意了吗?

在临床上,经常要给患者监测血氧饱和度,因其可准确反映机体氧合血红蛋白状况,评价氧合程度,了解机体的氧供情况,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一旦在监测中发现异常,可及时给予临床干预,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血氧饱和度监测已被广泛应用于危急重患者的生命监测中。

先来看一个案例:

某日,安静的病房内突然传来了1床家属的呼唤…

“ 护士,护士!快来看看我爸,他氧饱和度只有87%了,之前都有98%”1床家属急切地说。

责任护士小林赶过去后,发现心电监护仪正在持续报警,但患者的心率、呼吸和血压都正常,且其面色并无发绀的迹象,最后她仔细检查后发现原来是该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夹带反了。

她一问才知道原来之前夹子不小心碰到脱落了,家属自行把夹子又夹上去了。

于是,她重新调整了夹子的位置,同时不忘再次告知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待其血氧饱和度恢复为98%时,才离开。

(案例

来源于网络)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血氧饱和度的正确监测有多重要,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下关于血氧饱和度的相关知识吧~

血氧饱和度的定义

血氧饱和度是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与氧合血红蛋白容量之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

正常的人体动脉血的氧饱和度为98%以上,静脉血为75%以上。

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方法有哪些?

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方法有两种:

1、传统的血氧饱和度测量方法(电化学法):通过人体采血,利用血气分析进行电化学分析,测出血氧分压,计算出血氧饱和度。

这种方法比较麻烦,且 不能进行连续的监测

2、光学法: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测量方法。

测量时,只需将传感器套在人手指上,将近红外光作为射入光源,测定通过组织床的光传导强度,来计算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氧饱和度。

对人体没有损伤,能连续提供动态监测数值,简便易操作,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缺氧情况。但是其精准度低于电化学法。

影响血氧饱和度准确性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我们在临床上给患者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时,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那这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1、指套移位

存在问题:当出现未对正红光、探头探入过深、过浅或宽松等情况时,均容易使血氧饱和度读数偏低或不显示。

应对措施: 调整手与指套的位置,使红光正对甲床调整指套大小。

2、长时间固定监测同一部位

存在问题:长时间固定监测同一部位,探头对指端的压力可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测量血压的同时检测血氧饱和度,均可影响到血氧饱和度的结果。

应对措施: 监测时,勤更换手指。避免测压肢体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

3、强光环境

存在问题:在监测时,如果检测仪器探头进入强光,会影响感应器吸收率的探测 ( 特别当患者脉搏减弱时更为严重),此时测量出来的数值会不准确。

应对措施:监测时,探头需要 避开光源, 可 采用防止透光的布料将检测器探头进行遮挡。

4、末梢循环差

应对措施:在监测期间注意保持血液供应情况,比如:

1)注意肢体保暖,控制室温(在24℃左右)

2)定期更换测量手指

3)在选择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仪探头的放置位置时,首先应当考虑静脉输入管以及无动脉导管的位置

4)监测血压时,应将患者衣袖卷起测量,避免充气带袖的状态下检测影响测量值。

5、指端皮肤或颜色异常

存在问题:涂指甲油、指端有污垢、甲床厚、灰指甲等会对红外光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血氧饱和度的读数。

应对措施:监测时,应将指甲清洗干净。

6、探头与主体接触不良

存在问题:当患者翻身或更换体位时,会使血氧饱和度监测线受牵拉松动,从而影响血氧饱和度的读数。

应对措施:确保连接紧密,无松动脱落,应对准槽位插入底部。

7、机械因素

存在问题:探头位置不对,探头或导线脱落,机械故障。

应对措施:检查探头位置,将探头放置在合适位置,检查探头和导线、导线和检测仪的连接,确保连接紧密、无松动脱落。对机械故障应及时更换监测仪。

参考文献:

[1]陈建国,林乐泓.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的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08):141+143.

来源:老张聊生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检测之家检测之家
上一篇 2022年6月12日 上午11:39
下一篇 2022年6月12日 下午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