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是艾滋病病毒 (human immune-deficiency virus,HIV)侵犯人的免疫系统,造成以免疫功能下降和各种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是我国重点预防与控制的传染病之一, HIV 抗体检测在临床诊断、实验室血液筛查、疾病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HIV 抗体检测
血清 HIV 抗体初筛是发现 HIV 感染的主要依据,快速准确地检测 HIV 抗体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艾滋病提供可靠的依据,是我们检验人最基本的职责。
HIV 抗体检测包括初筛试验和确证试验,初筛试验方法学主要包括:ELISA、快速金标检测、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等。
图片
来源:站酷海洛 Plus
当前我们工作中初筛所用的 HIV 检测是以重组多肽抗原和抗 p24 抗体包被的双抗原夹心法第四代试剂盒,可以同时检测 HIV-1 抗体、HIV-2 抗体和 p24 抗原, 初筛试验敏感性较高,所以客观上存在许多假阳性的标本,需要我们通过确认试验来验证真伪。
确认试验主要为免疫印迹法,结果判定标准为:
①HIV 抗体阳性,至少有 2 条膜带(gp41/gp160/gp120)或至少 1 条膜带与 p24 带同时出现;
②HIV 抗体阴性,无 HIV 抗体特异性条带出现;
③HIV 抗体可疑:出现 HIV 特异性条带,但带型不足以确认为阳性者;当出现 HIV 抗体不确定时就需要流行病学调查和辅助试验作为参考依据,辅助试验主要包括 CD4+T 淋巴细胞检测和 HIV 病毒载量检测。
二、HIV 检测的假阳性与假阴性
随着 HIV 筛查的普及, 工作中发现很多引起 HIV 检测假阳性的因素,主要为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因素、样本本身因素、受检者自身疾病因素,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贫血、妊娠以及与 HIV 感染者发生性行为 (近年尤其需要关注自身性安全防范意识的薄弱的老年群体),尤其对于高发地区或有传染病性质的医院, 由于初筛试验的敏感性强,假阳性的结果会偏多。
HIV 检测假阴性非常少见,2017 年协和医院曾有一例报道,从而加快了 HIV 核酸检测纳入国内艾滋病检测的流程。
假阳性结果往往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精神创伤,以及医院或科室的医患纠纷;同时假阴性也要引起临床的重视,它会使受检者放松警惕而错失早期诊断的机会,慎重对待每一份可疑的标本尤为重要。
图片
来源:站酷海洛 Plus
三、HIV 检测的假阳性结果的干扰因素及应对策略
1. 样本本身因素
初筛试验基本上都使用血清样本进行检测,需 考虑血清是否有溶血、黄疸、脂血以及检测过程中是否有交叉污染等情况。
①溶血标本、黄疸标本均可造成 ELISA 检测 HIV 的吸光度值偏高,这可能是因为溶血和黄疸标本中残留了部分血红蛋白及其代谢产物,它依靠过氧化物酶样活性作用于底物,使底物显色,形成假阳性结果, 文献有报道溶血和黄疸现象会引起假阳性, 工作中发现一般轻度的溶血、黄疸标本基本上没什么影响。
②对于脂血是否真正造成假阳性有一定的争论,有研究用 ELISA 检测 HIV 得出中、重度脂血会造成 1.88% 的假阳性。目前认为乳糜微粒影响 ELISA 结果的机制有 2 种,一是由于乳糜微粒密度小,静置后于血液上层形成乳糜层,间接减少了血清加入量;二是乳糜微粒层会与酶标记物结合,干扰酶标板的清洗,从而使检测结果发生偏差。对脂血标本可能引起的干扰可以戳链接查看( 脂血干扰检测项目怎么办?主任给你开小灶! ),处理后基本上可以避免 ELISA 检测 HIV 假阳性的干扰。
③样本间的交叉污染,属于随机事件,有一定滴度的血清飞溅到另一个血清管的偶然性是存在的;也有仪器加样针遇到阳性标本携带污染到下一个,甚至连续几个都产生假阳性现象,一般是由于加样针清洗不干净造成,这种情况存在于化学发光法检测 HIV。
④部分看似正常的血清样本 HIV 检测也有一定的假阳性现象,原因可能是样本离心不够充分,血清中部分纤维蛋白原沉积在检测孔,洗板过程中无法清除黏附在孔中的纤维蛋白原而造成比色结果偏高,主要在 ELISA 法检测中产生,通常采用促凝管抽血可有效避免该情况的发生,化学发光法出现类似情况,仪器会报错,取出报错的标本用竹签挑去凝集的纤维, 重新离心后再上机检测。
2. 患者自身角度考虑
多克隆 B 细胞活化并产生高浓度的异嗜性抗体与 HIV 检测试剂发生非特异性交叉反应,是 HIV 筛查假阳性的原因。
异嗜性抗体是一类多重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由某些抗原刺激人体产生,其可与多种动物免疫球蛋白的片段结合从而干扰检测结果。HIV 的分子结构复杂,具体是何种蛋白质分子引起的多克隆 B 细胞活化,从而产生交叉反应,目前尚不明确;病原微生物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疫苗接种、血液系统肿瘤、输注血液制品等均可使人体产生与 HIV 同源性抗原,从而干扰检测。
五、HIV 检测的假阴性结果的干扰因素及应对策略
通常 HIV 感染后数周就会出现 HIV 抗体, 感染初期的这段窗口期是查不到 HIV 抗体的,能不能早期查到 HIV 抗体取决于检测的方法学,目前第四代试剂可将窗口期控制提前 2-3 周,HIV 病毒 RNA 检测可将窗口期控制在 10 天左右,这就大大降低了假阴性发生的可能。
但仍有部分抗体阴性的艾滋病人过了窗口期仍检测不到 HIV 抗体,这可能跟患者接受早期治疗有关,治疗过程中病毒受抑制,没有足够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 HIV 抗体;也可能是患者本身在感染艾滋病前就存在严重的免疫功能低下,当感染艾滋病毒后产生的免疫应答不足以产生 HIV 抗体, 这种隐匿性很难把握,需要随访观察,定期抽血检测确认。
六、总结
检验人不仅要做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也要提高对临床疾病的深度认知,同时也要对工作中遇到的不确定性追踪随访,综合辅助实验结果和临床症状进行联合诊断,以便更准确地排除和发现 HIV 病毒感染者,更高效地完成艾滋病检测和防治工作,做一个眼中有光芒,心中有理想的检验人。
题图
来源:站酷海洛 Plus
[1] 张帅清。影响双抗原夹心 ELISA 法检测 HIV 抗体因素研究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 (2):343—346.
[2] 郭瑞德,沈默,蔡雪娇等。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指标的检测与应用研究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 (4):934-938.
[3] 王强,王东生,卢小岚,等。三种方法在不同状态低值血清 HIVAg/ Ab 筛查中的效果评价 [J]. 中国热带医学,2017,17 (5):460-463.
[4] 何君,吴学春,邢艳.探讨溶血、乳糜血、自身抗体对 HIV 抗体初筛结果的影响 [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5 (1):54-57.
[5] 陈建仁,陈菊,蓝梦颖。乳糜血液对第四代 HIV 试剂检测结果的影响及检验对策 [J]. 临床医学工程, 2017,24 (7):955-956.
来源:佚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