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ESMO直通车:SCCHN中的靶向治疗、放疗增敏和基因检测一览

2022年9月9日至2022年9月13日(欧洲中部时间CET),2022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ESMO)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上发布了数量可观的头颈部肿瘤研究成果,让我们先睹为快在头颈部鳞癌领域有哪些新研究!

局部晚期头颈鳞癌

? 局晚放疗增敏新选择-Xevinapant

? 术后高危局晚SCCHN,术后辅助需强化?

? CDK4/6抑制剂+抗EGFR单抗入局局晚初尝试

复发/转移头颈鳞癌

? 当R/M不宜铂类治疗,真实世界中的一线西妥昔单抗+紫杉醇方案

? 临床数据解答:免疫进展后用什么?

Biomarker指导个体化治疗

? TPF诱导后CRT还是西妥昔单抗+RT,基因检测有帮助

? 免疫治疗只看PD-L1表达足够吗?

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

局晚放疗增敏新选择-Xevinapant

局部晚期头颈鳞癌(LA SCCHN)患者接受Xevinapant+CRT vs 安慰剂+CRT的Ⅱ期研究:5年OS数据[1]

编号:LBA33;NCT02022098

背景:在一项针对不可切除的LA SCCHN的双盲、随机、Ⅱ期研究[2](NCT02022098)中,Xevinapant+CRT相比安慰剂+CRT显著提高了患者CRT结束后18个月时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和3年PFS率,且未增加毒性。此次报道更新了3年缓解持续时间(DoR)和5年总生存(OS)率。

方法:不可切除病灶的LA SCCHN患者,根据淋巴结转移、原发病灶位置、口咽癌HPV-16状态进行分层,按1:1随机接受Xevinapant 200mg/d(每个周期的第1-14天,3周为1个周期)3个周期+CRT(顺铂100mg/m2 每个周期的第2天,3周为1个周期,共3个周期;调强放疗 70Gy(2Gy/d, 每周5天,共7周))或安慰剂+CRT进行3个周期。

结果:在2016.1-2017.4期间,共有96名患者随机入组并随访至疾病进展。生存数据被收集至2022.4(即最后一名患者随机后的5年)。相比于安慰剂组,Xevinapant组患者在首次出现疾病缓解后,死亡或疾病进展风险下降79%(DoR,HR 0.21,95% CI 0.08-0.54,p=0.0011)。关于长期OS率,两组分别随访了Xevinapant:60.1个月(7.1-70.5个月)和安慰剂组:39.2个月(4.8-71.2个月)。而Xevinapant组将死亡风险降低了一半以上(HR 0.47,95% CI 0.27-0.84,p=0.0101),并使OS得到延长。mOS在Xevinapant组未达到(95% CI 40.3个月-未达到)vs 安慰剂组36.1个月(95% CI 21.8个月-46.7个月),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3%(95% CI,37-66%)和28%(95% CI,15-42%)。

总结:在CRT基础上联合Xevinapant可以提高不可切除病灶的LA SCCHN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且显著提高3年的缓解持续时间DoR。目前Xevinapant+CRT在LA SCCHN中的的关键Ⅲ期研究(Trilynx;NCT04459715)正在进行中。

小编有话说

对于不可切除的LA SCCHN的患者,CRT效果欠佳或CRT后的肿瘤快速复发一直是个棘手问题。部分肿瘤细胞存在细胞凋亡抵抗,从而对放化疗产生明显耐药,是目前LA HNSCC治疗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Xevinapant通过与凋亡抑制蛋白(cIAP1、cIAP2、XIAP)结合,促肿瘤细胞凋亡和提高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活性,从而增敏LA SCCHN的放化疗效果。目前Ⅱ期研究的5年随访数据显示,Xevinapant增敏后患者生存数据亮眼,希望Ⅲ期研究数据能进一步优化LA SCCHN患者的治疗格局。

术后高危局晚SCCHN,术后辅助需强化?

术后高危的局部晚期头颈鳞癌患者,术后接受西妥昔单抗+同步放化疗,以及6个月的西妥昔单抗维持治疗[3]

编号:671P;EudraCT 2007-002659-17

背景:术后CRT(pCRT)是局部晚期头颈鳞癌(LA-SCCHN)的标准治疗,但治疗方案仍有待优化。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开放标签、单臂、多中心的临床研究(EudraCT No. 2007-002659-17)来探索pCRT+西妥昔单抗(CTX),辅以西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在2008-2012年间9家德国医疗中心进行了这项研究。纳入研究的患者要求为手术可切除的LA-SCCHN,且肿瘤距切缘<5mm和/或淋巴结胞膜外侵犯(ECE)并在术后接受了西妥昔单抗+同步放化疗,和6个月的西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在放疗的第1-5天和29-33天分别予顺铂(20 mg/m2)和5-FU(600 mg/m2)治疗。CTX在放疗前7天开始,起始剂量400 mg/m2,此后每周250 mg/m2,放疗后维持剂量为500 mg/m2,每2周一次,共维持6个月。主要终点为严重的短期毒性和2年无病生存期(DFS)。次要终点为局部复发(LRR)、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和晚期毒性。

结果:共83名患者入组,其中78名患者的数据可分析。66%患者为口咽癌,8%喉癌,26%口腔癌。63%的患者存在ECE、22%肿瘤紧邻切缘、54%达到R1切除。中位年龄为56岁(29-70岁)。81%为男性患者。平均Charlson合并症指数为3.7(2-7)。34%有<10包年的吸烟史。中位随访时间26.1个月。2年DFS率为72.2%(95% CI: 62.2%-83.6%)。2年内LRR风险为15%(95% CI: 5-24%)。1年OS率为90.3%(95% CI: 79.4-95.4%),2年OS率为87.0%(95% CI: 83.7-97.4%)。严重的晚期毒性累积比例为53.8%。

总结:根据研究结果,术后CRT(pCRT)+西妥昔单抗(CTX),以及6个月的CTX维持治疗,给术后高危的局晚头颈鳞癌患者带来较好的预后。

小编有话说

术后高危的局晚头颈鳞癌患者,标准术后辅助治疗为3周方案顺铂联合同步放疗。RTOG-0234[4]既往已经证实针对这类患者,在术后CRT基础上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可将2年OS率和DFS率提高至最高79%和66%。本次在德国的前瞻性研究,将患者生存数据进一步优化,高危患者术后CRT+西妥昔单抗,并用西妥昔单抗维持治疗6月,患者2年OS率和DFS率分别为87%和72.2%。研究结果鼓舞人心!

CDK4/6抑制剂+抗EGFR单抗入局局晚初尝试

西妥昔单抗+哌柏西利+IMRT在局部晚期头颈鳞癌的Ⅰ期研究:扩增队列[5]

编号:677P;NCT03024489

背景:p16表达缺失是SCCHN患者不良预后的标志物。哌柏西利是一个选择性CDK4/6抑制剂,在临床前研究中被证实有放疗增敏作用。在LA SCCHN患者,尤其是p16阴性SCCHN患者中探索西妥昔单抗+哌柏西利+IMRT疗效有一定合理性。

方法:这是一个旨在探索LA SCCHN患者中进行西妥昔单抗+哌柏西利+IMRT治疗时,哌柏西利最大耐受剂量(MTD)和毒性的Ⅰ期研究(经典3+3设计)。哌柏西利从75 mg/d增量至125 mg/d,每周期用药21天停药7天,共2个周期。西妥昔单抗 400mg/m2 第7天,此后250mg/m2 每周一次,共7周。IMRT总剂量70Gy, 分割33-35次。在治疗前后通过MRI和PET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一共有27名患者入组。口咽癌(41%)和下咽癌(30%)是最常见的原发肿瘤部位。所有患者均为Ⅲ-Ⅳ期(Ⅲ期 37%,Ⅳa期 33%,Ⅳb期 30%)。在剂量扩增队列(n=13)中,接受哌柏西利125 mg/d 的7名患者中有1名出现DLT——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因此MTD未达到。在一个p16阴性SCCHN的扩增队列中哌柏西利增量至125 mg/d (n=14)。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IMRT,中位时间48天。2名患者(7%)存在IMRT中断情况。

总结:这是第一个评估CDK4/6抑制剂联合西妥昔单抗+放疗在LA SCCHN的前瞻性研究。哌柏西利的2期研究推荐剂量是125 mg/d。联合治疗耐受性良好且疗效值得期待。包括Rb/CDK4/6通路在内的分子标志物正在探索中。

小编有话说

虽然目前头颈鳞癌可用的靶向药物有限,但不同通路靶点的药物组合可能是使靶向药物增效的方向之一。此研究虽然为Ⅰ期研究,但也为LA SCCHN治疗提供了新思路。除了不宜铂类治疗的LA SCCHN患者考虑使用西妥昔单抗+放疗外,对于其他LA SCCHN患者,西妥昔单抗+放疗+其他通路靶向药物是否能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我们拭目以待。

复发/转移头颈部鳞癌

当R/M不宜铂类治疗,真实世界中的一线西妥昔单抗+紫杉醇方案

复发/转移头颈鳞癌中一线使用西妥昔单抗(CX)+紫杉醇(PX)的真实世界证据[6]

编号:678P;NCT04672772

背景:既往Ⅱ期研究已探索了在不适宜铂类为基础化疗(PT)的SCCHN患者中化疗+西妥昔单抗的疗效价值。本研究旨在探索西妥昔单抗(CX)+紫杉醇(PX)组合作为复发/转移头颈鳞癌的一线治疗的真实世界数据。

方法:这是一个在西班牙16家医疗中心进行的非干预性、回顾性研究。纳入标准包括:组织学证实的SCCHN,包括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和喉癌;年龄≥18岁;因PS、合并症、既往高累积剂量的PT治疗、PT后快速进展等原因不适合PT治疗。患者需在2012-2018年间至少接受一剂的PX(80 mg/m2每周1次)和CX(起始剂量400mg/m2,随后250 mg/m2)治疗。

结果:研究共纳入531名患者。中位年龄66岁(35-92),82.7%为男性,3%为p16阳性,83.5%为有吸烟史或正在吸烟。中位治疗时间:CX 3.5个月(95% CI: 3-4.1),PX 2.8个月(95% CI: 2.7-3.2)。缓解率为37.7%,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5.6个月(95% CI: 4.4-6.6)。中位随访8.7个月(95% CI: 7.7-10.2),中位PFS、中位OS分别为4.5个月(95% CI: 3.9-5)和8.9个月(95% CI: 7.8-10.3)。亚组的生存数据见下图。导致治疗中断或减量的最常见原因为痤疮样皮疹(15.4%)和口腔黏膜炎(6.6%)。

总结:这项研究评估了真实世界中CX-PX(西妥昔单抗+紫杉醇)作为复发/转移头颈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ECOG 2的患者预后更差。CX-PX治疗后接受免疫治疗作为后线治疗的患者显示出更好的预后。

小编有话说

Hitt等在2012年做的一项Ⅱ期研究[7]显示,R/M SCCHN一线使用西妥昔单抗+紫杉醇,患者的mPFS和mOS分别为4.2个月和8.1个月。在这项真实世界研究中,一线使用西妥昔单抗+紫杉醇治疗,患者PFS和OS数据总体与Ⅱ期研究结果相似,甚至更佳:mPFS 4.5个月和mOS 8.9个月。说明西妥昔单抗+紫杉醇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情况良好,并未因不良反应或其他因素导致治疗中断或影响实际疗效。对于不宜铂类治疗的R/M SCCHN患者,西妥昔单抗+紫杉醇是个可靠的一线治疗方案。

临床数据解答:免疫进展后用什么?

复发/转移头颈鳞癌患者在纳武利尤单抗+铂类治疗失败后的临床选择: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8]

编号:679P

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日本10家医疗中心中,在2017-2019年间启用纳武利尤单抗+铂类的R/M SCCHN患者,在治疗失败后的临床治疗数据。

结果:一共480名患者纳入此研究。其中236名患者接受最佳支持治疗(best supportive care),中位OS为3.1个月(95% CI, 2.5 -3.7)。244名患者接受了后线化疗(SLC),其中72名(29.5%)接受了西妥昔单抗+紫杉醇(Cmab+PTX),89名(36.5%)接受了紫杉类,48名(19.7%)接受了S-1。ORR分别为:Cmab+PTX 54.9%,紫杉类27.9%,S-1 25.5%。中位PFS和中位OS在SLC患者中分别为5.4和13.0个月。多变量分析显示一线治疗疾病稳定(HR 0.534, p<0.001)和后线使用Cmab+PTX(HR 0.501, p=0.001[vs 紫杉类])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在多变量分析中同样是PFS的预测因子。

总结:这个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显示,后线化疗,特别是西妥昔单抗+紫杉醇方案,在纳武利尤单抗+铂类治疗失败后的临床价值。在一线治疗达到疾病稳定的患者可能是接受后线化疗的合适人选。

小编有话说

R/M SCCHN治疗格局中,随着免疫治疗的加入,患者治疗选择逐渐多元化。既往数据发现一线靶向治疗,二线免疫治疗,患者的总生存期最长(21.9个月)[9]。但一线免疫治疗后二线治疗如何选择,在既往研究中未进行明确的阐述。本研究回顾分析了一线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失败后,各类后线治疗选择。其中联合西妥昔单抗的治疗提供了最佳ORR(54.9%),并成为患者良好OS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数据从侧面说明一线免疫进展后,二线选用含西妥昔单抗的治疗可使患者达到更好的生存获益。

Biomarker指导个体化治疗

TPF诱导后CRT还是西妥昔单抗+RT,基因检测有帮助

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头颈鳞癌在TPF诱导治疗后对放疗+顺铂 vs 放疗+西妥昔单抗治疗应答和基因拷贝数改变间的关系[10]

编号:692P;TTCC-2007-01 (NCT0071639122)

背景:放化疗是不可切除局晚头颈鳞癌(LA-SCCHN)的标准治疗。这是一个随机、开放标签的Ⅲ期研究,患者接受3个周期的TPF诱导治疗(ICT)后,接受顺铂+放疗(cis+RT)或西妥昔单抗+放疗(cet+RT)的治疗,本研究旨在探究基因改变和临床治疗应答间的关系。

方法:共177名患者入组。142接受ICT后的治疗(cis+RT,n=72;cet+RT,n=70)。通过Affymetrix OncoScan platform (Santa Clara, CA, United States)来处理和评估DNA样本的CNAs(DNA拷贝数改变)和LOH(杂合性丢失)。

结果:CNA评分显示改变的genome fraction包括FCS 11(1-34),GCS 133(15-1045)——每个样本中位2430个CNA。局限性口咽癌样本显示出更低的FCS评分(103 median per case 16-398)p<0.05。在达到SD/PD区域则是3q28、11q13.2 (79%) 扩增和9p21.3 (56%)缺失。3q28、8q23.3、8q24 (84%),8q (68%)、3p12.3、3p12.1和4p15.32 (89%)扩增是ICT毒性的最常见改变。15q22.31扩增与cis+RT治疗后达到CR/PR有关,而3p、14q-和del 8p11.2改变与达到SD/PD更有关(p<0.05)。5p13.1扩增与cet+RT治疗后达到CR/PR有关(p<0.05)。大部分BCS 评分>34,总生存与BCS 评分> 11和GCS评分>-0.3有关。

小编有话说

该研究发现部分基因位点的DNA拷贝数改变和杂合性丢失与SCCHN的治疗应答相关,显示基因改变可能成为指导个体化治疗选择的biomarker,从而帮助筛选出ICT后更适合CRT或更适合西妥昔单抗+RT治疗的患者人群。但目前这些结论仍需要更多的研究验证。

免疫治疗只看PD-L1表达足够吗?

高通量免疫分析帮助判断头颈部肿瘤免疫治疗应答[11]

编号:654MO

方法:该研究使用高通量时间生物标志物分析对使用过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的复发/转移头颈鳞癌(n=40)病灶进行肿瘤微环境(TME)分析。样本中有对免疫治疗达到CR/PR/SD/PD的患者样本。研究使用了含80个蛋白靶点的GeoMx digital spatial profiling (Nanostring Technologies),包括免疫细胞谱、免疫调节靶点和免疫药物靶点。然后研究使用 Phenocylcer Fusion 平台 (Akoya Biosciences) 将其扩展到超高plex抗体成像,该平台包含50多种抗体以获得单细胞表型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帮助判断哪些治疗与哪些疗效结果最匹配。

结果:研究发现了与免疫治疗耐药相关的基质组织特征,如VISTA、CD44、CD127高表达。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基质间隙中VISTA的高表达与更差的总生存相关 (p=0.0062)。 抗癌管家-康爱管家,我们一起抗癌,治愈癌症不是梦。使用单细胞蛋白质组读数的整个载玻片组织成像,我们能够将该特征共同定位到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类型。

总结:该研究证明了通过靶向蛋白质组学和全组织成像的互补性,可以帮助辨别SCCHN患者对免疫治疗应答的biomarker。

小编有话说

PD-L1 CPS/TPS是目前唯一广泛使用的指导免疫治疗选择的biomarker,但临床证明仍不足以精准筛选出免疫治疗获益人群(并非所有CPS≥20患者都能从免疫治疗获益)。既往有研究[12]证明了染色体11q13扩增(CCND1、FGF3、FGF4、FGF19)以及EGFR突变与头颈鳞癌免疫治疗疗效呈负相关,可作为头颈鳞癌患者免疫治疗不获益的biomarker。本研究进一步证实VISTA、CD44、CD127高表达可能与对免疫治疗耐药相关。因此未来值得更多相关探索,指导精准个体化治疗。

本文转自肿瘤资讯(由“抗癌管家网站-康爱管家”转载分享)

来源:范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检测之家检测之家
上一篇 2022年8月25日 上午10:46
下一篇 2022年8月25日 上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