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进行小管径检测。哈尔滨工程大学供图
为了把岸上检测人员从复杂的空间相贯焊缝操作中解放出来,团队研究开发了人在环中的半自主检测技术,机器人可以自主跟踪焊缝,在检测到疑似缺陷时,操作人员可以专注操作探头角度,其他的运动操作则由机器人自动解算完成,极大降低了检测人员的操作难度。
去年,团队携带机器人先后在渤海锦州25-1油气田和中广核如东海上风电场进行了实际检测,机器人表现出色,完成了国内的首次风电塔桩水下机器人无损检测示范应用。海洋结构物水下机器人检测,不但避免了人工潜水检测的安全风险,还能提高检测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有利于海洋各类资源的高效开发,为我国海洋能源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据悉,该团队还将继续改善水下检测机器人环境感知和智能决策能力,为水下机器人全自主作业技术贡献力量。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刘茜贤 校对 刘越
来源:新京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